“你认定了这样拍摄能够票房大卖?”
“这个谁都不能保证,不过这样拍摄最起码成本会降低不少。”
“大头又不是你出的。”
“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我的追求,和平常的人不一样。”
“这么说起来,你倒是一个艺术家?”
“我非常愿意以此自诩,但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大概不会这么认为,”胡海希颇为遗憾地说道,“如果没有自己的作品,他们大概不会认定这个人是艺术家。”
“你难道……就这么有信心?”冢本幸子忍不住问道,“我个人觉得,这位徐导演似乎有些随心所欲了。”
“不,你不要小看他,他在技术上确实有些走火入魔,但是艺术水准和经验水平在那里,只要规定好了路径,他就能够完美地表现出原本的意图来,因为对于这一点,我也非常在行。最关键的是不能让他太过于放飞自我,才气横溢的人横溢起来根本就挡不住,谁也不知道他会跑到哪里去,所以一开始就要把道路规划好,让他沿着规定的道路前进,这样的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制片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考验能力的职位。”
“听起来倒是不难。”
“这你就错了,很多时候投资人都不懂电影也不懂艺术,他们只按照投资的原则做事情,他们只懂原则不懂艺术,所以定下来原则之后,具体要做的事情又要全部交给导演。在好莱坞,制片人和导演如果磨合不好,就会失败。我当然不是针对谁,但是在东亚这块地方,因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导演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了,投资人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钱和演员。因为投资拍电影的不懂电影,他们就只能使用普遍性的投资原则。”
“这个我们拍电影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这是一方面,”胡海希歪了歪脖子,“对于九条良实先生来说,投资其他行业肯定比投资电影业赚钱,但是他为什么要投资电影业?”
冢本幸子配合地问道,“为什么?”
“他想要引导日本文化的前进方向,或者说是附和,推波助澜,顺流直下也行。”胡海希嘴角拉出来一条弧线,“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自己制作的电影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历史性的标杆,衡量价值的标尺,这才是真正的成就与满足。至于赚上好几亿的票房,那是顺带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奖项吗?”
“奖不奖项的实际上没什么意思,奖项是置于评审者之下的,我想要的是处于任何人之上的位置。”
“简直是难以理解的野心。”冢本幸子感叹道,“所以《生化危机香江市》没有满足你吗?”
“那只能算是开胃菜,正餐之前的冷盘而已。所谓的奇迹不是一个孤独的例子,而是一连串的例子。”
“看来你真的很有信心啊!”
“整体上是这样,当然,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也不能轻视,总归都要做好准备。”胡海希回答道。
而正在开车的宅见绘里香把这些话也都记了下来。
徐导演虽然有些时候非常固执,但是如果说通了的话,他还是很好说话的。
胡海希和他交流了一上午,又把演员叫过来现场交流了对表演的意见,最后两个人终于在拍摄风格上达成了统一。当然,已经拍摄出来的部分内容不得不再经历一次后期的制作,这一次后期的特效就不会那么繁复,而趋向了简洁。当然,对于演员的表演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徐导演的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发觉他所扮演的角色的独特魅力。
这一点上两个人也达成了共识,当然可以不以动画片作为标准。胡海希寄希望徐导演能够做到当年的《倩女幽魂》的层级,如同把王祖贤塑造成为女鬼的典型代表一样,胡海希希望至少要把亚瑟王是女的这个印象深入人心中,并且把斯威夫特泰勒的形象和亚瑟王的形象重叠起来。
最好能够做到让英国人都认可,如果凯尔特人都认可的话,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日本人也和胡海希一样热心,九条良实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如果如同冢本幸子所想的那样,单纯认为这部电影的钱大部分不是自己的,所以大手大脚的花销的话——九条良实可是向剧组派驻了会计的。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花钱的途径和方法,前提是和导演剧组串通好,譬如高价购买香江市电影特效公司的特效制作。胡海希所做的事情刚刚与之相反,他降低了特效的要求和花费,变相地替剧组和投资人省钱,所以冢本幸子稍微有些不能理解。
胡海希所用的理由不能说全部是做借口的东西,起码这是出自他内心的想法,当然不是全部。他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自然也不是完全都是有基础的。并不是所有超越时代的人都能够全部成功,间中总会有挫折,对于胡海希来说,每一步的成功都增加他的一点点自信心——在失败并未降临之前,为了避免失败自然要战战兢兢——所以自信心增加了一点点并非很多。
他的信心更多是出于对徐导演能力的认可,就好像斯科特林恩执导的片子最起码的水准是有的,因此赔本就很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